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论文_教育场域中技术

来源:船电技术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2年09月28日 00:06:4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文章摘要:随着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云计算、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发展,人类社会步入了智能时代,教育是此次智能技术革命的核心推动力。然而,教育场域中的技术不可避免

文章摘要:随着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云计算、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发展,人类社会步入了智能时代,教育是此次智能技术革命的核心推动力。然而,教育场域中的技术不可避免地扰乱了教育发展的社会秩序,助长了教育主体对教育技术的焦虑情绪。马克思“人与机器”思想为分析智能时代教育场域中的技术焦虑问题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并形成了“静态现象(what)-动态机理(why)-治理策略(how)”的研究路线,以期为探讨智能时代教育技术焦虑的现象特征、形成机理及治理路向提供借鉴。首先,挖掘马克思“人与机器”思想后发现:从生产力来看,社会生产是人机关系建立的物质基础,挖掘机器背后的应用场景及其“推手”是认识人机关系的根本;从生产关系来看,人机关系在本质上是一种独特的社会关系,人对机器的物质依赖掩盖了人与机器的本质属性;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角度看,异化是导致人机关系对立的根本原因,智能时代的人机异化现象不断浮现;其次,基于上述思想,从教师和学生的视角建立“静态的技术情感体验”与“动态的人机互动过程”相互联系的分析框架。从静态层面看,机器应用使教育主体面临生存性、操作性和道德性三重焦虑,分别形成了教育技术的替代效应、迭代效应和碰撞效应;从动态层面看,按照人的认知属性将人与机器的互动过程分为初始使用、持续使用、管理使用3个阶段,以一种“长时段”的方式呈现教师和学生不断受到教育技术控制并产生焦虑情绪的动态过程;从整体来看,3个阶段对应三重焦虑,技术焦虑只是外在表象,动态演化才是内在问题;最后,面对智能时代教育技术引起的焦虑,应回到“以人为本”的马克思主义立场,从人与人的关系入手探索一条“以动制静”的治理思路,即从3个阶段依次建立师生共情、师生共学和师生共鸣的阶段性策略,推动人与机器由对抗冲突走向“人机共生”的良性发展。总之,智能时代的人机关系没有脱离马克思的基本论断,不应为适应新的技术进步而扭曲教育的单行道,须警惕教育技术介入的“二阶问题”,破解教育场域技术焦虑的出路就在于回到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即发展师生和生生关系才是应对之本。

文章关键词:

论文分类号:G40-057

文章来源:《船电技术》 网址: http://www.chuandianjishu.cn/qikandaodu/2022/0928/452.html



上一篇:科学研究管理论文_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及
下一篇:自动化技术论文_基于跨领域专利的颠覆性

船电技术投稿 | 船电技术编辑部| 船电技术版面费 | 船电技术论文发表 | 船电技术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船电技术》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